在大棚西红柿种植过程中, 做好播种前准备、移植、定植、田间水肥管理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。西红柿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蔬菜, 因此市场需求量比较大, 为了能够持续不断地满足市场供给, 必须完善大棚西红柿种植管理工作。
在进行大棚西红柿种植前, 应当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。基础环节是对种子进行科学消毒, 常见的种子消毒方法为:利用一定浓度的高锰酸钾、福尔马林等溶液进行药剂浸泡, 或是选用多菌灵溶液对种子进行消毒。随后选择清水冲洗、晒干催芽, 当一半以上的种子露白时, 才可以播种。需要检验土壤、土壤消毒、翻土征地、施肥保肥等。进行土壤消毒最常见的方法是, 在大棚内进行季节性高温消毒、在棚内通过药剂混合细润湿土等进行消毒。在施肥的过程中, 进行药土播撒。在此过程中喷洒辛硫磷水喷雾, 深翻灭菌及时消虫, 保证辛硫磷边翻边喷。播种前还要注意对苗床土壤消毒, 适当增加药量、在营养土配制时均匀撒入药剂。在病菌较早时就排除, 培养无病壮苗。
当棚内西红柿生长发育一定时间后, 要及时进行移植和科学定植。保证西红柿真叶生长充足后, 再进行西红柿的移植, 促进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, 保证其呼吸作用的顺畅。在进行大棚西红柿种植时, 需要对土壤进行施肥培育, 保证其具有充足的肥力, 矿物养分充沛, 以保障西红柿移植后可健康生长, 保证西红柿在整个生长周期内都可满足营养需要。在进行移植时, 还要加强对幼苗的病虫防治, 提升幼苗的环境抵抗力, 促进西红柿增产保质。
完成充足的准备工作后, 再进行移植定植。在进行定植时, 要保证合理密植西红柿幼苗, 确定不同植株间行距适当, 便于植株充分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, 保证彼此生长互不干扰, 不争抢土壤养分。在施肥时, 还要对土壤进行适时施肥翻耕, 适时填入有机肥、微肥, 完成翻耕后将复合肥撒在地表。
完成幼苗定植后, 要及时进行浇水工作, 同时幼苗第一茬结果不必浇水, 以此保证苗体根系稳定;在第一茬果实生长的过程中, 当其发育到核桃大小时, 第二茬果实发育到蚕豆大小、第三序开花时, 要适时浇水灌溉。通常情况下, 每半个月进行一次浇水灌溉, 适时加入硝酸钾复合肥, 根据种植量确定播种量, 同时根据收获果实的结果不断添加复合肥, 保证果实正常发育。
在大棚内进行西红柿种植时, 应当根据首次开花结果的时间进行吊蔓整枝。通常在第一次开花阶段及时进行整枝打杈。常见的整枝方式为:对西红柿的侧枝通过单干整枝的方式进行去除, 保证在光照过程中, 每株苗体都可吸收充足养分, 避免无用枝叶过分消耗养分。通过及时科学的吊蔓整枝保证主枝生长过程中养分充足。在进行西红柿培育时还要对其进行打顶, 保证果实的存留, 直至采收完成, 及时培养侧枝供其成长, 除去主秆留下的老叶, 促进西红柿茎蔓保证向下生长。当侧枝生长到一定程度时, 及时打顶促进侧枝继续生长, 并强化对侧枝的管理。
控制棚内的种植温度, 保证西红柿正常发育。最佳生长温度为:白天20℃~30℃, 夜晚15℃~20℃。控制棚内温度不超过30℃, 同时保证其不低于15℃。但温度超过此温度范围时, 将阻碍西红柿的健康生长与正常发育, 影响西红柿正常授粉, 落花现象时有发生。在棚内西红柿成长到果实发育阶段时, 要保证其白天始终处于25℃~30℃;夜间温度保证在13℃~17℃, 促进西红柿健康发育。
常见西红柿病虫害为筋腐病、瓢虫、蚜虫等。日常种植时, 选择施肥防治筋腐病, 避免过量使用氮肥。种植西红柿发生重病时可施用氮肥, 同时配合使用硝酸钠等肥料, 最大限度避免使用碳酸氢铵等铵态氮。进行钾肥施用时, 保证择优施加在果实膨大期间, 施两次为主。若发现西红柿病害后, 可通过喷洒一定配比的葡萄糖兑柠檬酸钾混合液, 促进叶片糖含量不断增加, 丰富果实内的钾含量。通过喷洒杀虫药剂灭防蚜虫和瓢虫, 常见使用一定浓度的灭蚜虫松油、喷洒速灭杀丁乳油液、溴氰菊酯乳油、功夫乳油液等, 加大去除虫害的效果。
要重视结合实际, 积极采用更加科学的措施, 促使西红柿种植技术不断提高。在大棚西红柿种植过程中, 选种、田间管理、病虫害防治等都会对其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, 这就要求农户结合西红柿种植的特点, 科学运用管理技术, 以确保西红柿种植质量。
文章选自CNKI《吉林农业》:《大棚西红柿种植管理技术》
作者:陈丽娜,张立梅
《蔬菜病毒病发病规律,吃透这些种菜不愁》
绝大多数蔬菜病毒病不会由残体传播,故已发生病毒病的大棚,再种菜时不必顾虑病毒病会通过残体和土壤传播到下一茬蔬菜上,可照栽不误。
病毒是极微小的核酸,肉眼看不见,可为晶体,可溶解于水。稀释达到一定浓度时,就会失去侵染能力,叫做稀释终点。
比如TMV(烟草花叶病毒)稀释终点10-4~10-7 故防止病毒通过手传播,用流水洗手就是一种办法。温水浸种也很可能会使病毒失去致病能力。这是利用病毒的热失活温度。
蔬菜种子内部带有病毒的可能性极小,因种子的生理构造可以起屏蔽作用,即使母株染有病毒,一般其种子内也是不带毒的,这就使小苗不会由种子传染上病毒病。
如怀疑种皮带毒,则可用10%磷酸三钠浸泡消毒,或者在不影响种子发芽温度范围内高温灭活。
各种病毒在蔬菜体外保持毒性的时间不一样,多数会很快失去侵染致病能力,这段时间叫体外保毒期。只有烟草花叶病毒等少数病毒保毒期长达数年之久。
所以绝大多数病毒在植物体外会很快失去其毒性,即不能再侵染和致病。嫁接传染是病毒病的共性。嫁接是蔬菜细胞间的融合,病毒未脱离活体寄主,所以嫁接传染是无一例外的。
害虫传播,是大部分蔬菜病毒的特点。一是以刺吸口器的害虫为主;二是传毒害虫具有很强的专化性,即一种病毒常由一种昆虫传播,由两种或多种昆虫传播的病毒很稀有。如番茄TY病毒就只有烟粉虱能传播。
传毒害虫与所传播的病毒关系非常密切,很多能在虫体内生存和复制。有的传毒害虫一旦吸食了病毒植株的汁液,就长时间带毒,有的会终生带毒,有的则会把病毒传给下一代,这常使病毒的传播复杂化。
病毒可被钝化。这也是病毒体外保毒期多数较短的原因。表面张力小的肥皂、洗衣粉等能使绝大多数病毒被钝化而失去侵染蔬菜的能力,所以嫁接苗木、摘心除荫、处理种子、绑蔓打头时,应多次用肥皂洗手,以减少人工传播病毒的可能性。
病毒在蔬菜体内是以复制的方法繁衍自己的。不以孢子、菌丝等方式繁殖。所以病毒病有病状无病症,人的眼睛是看不见病原物的。病毒有隐病现象。
已经受到病毒侵染的蔬菜可以显示一种或数种症状,但随着条件的改变,也可以使症状隐去不表现。但处在隐形状态的植株体内的病毒还大量存在,传播的特点也不会改变,但蔬菜病毒处于隐形状态时受的危害较轻。
植物病毒包括蔬菜病毒在细胞中存在和进行复制。化学药物要进入细胞杀死病毒,又对细胞无损,实难做到。所以防治病毒的药物抑其发展能做到,但杀灭几乎是不可能的。所以不要听信某种药物完全杀灭蔬菜病毒的宣传。
微小的伤口是病毒入侵的条件。伤口能小到只伤及细胞的一处而不使细胞死亡,才适合病毒侵入的需要。昆虫的口针能达到刺破细胞而不致死细胞的要求,所以有些刺吸口器的昆虫能传毒,而大口吃叶子的昆虫就难传毒。